布达拉宫特展在三星堆博物馆启幕
时间:2025-05-04 17:19:50来源:新华网
来自“世界屋脊的文化艺术宝库”与数千里外成都平原“沉睡数千年”的三星堆相遇会擦碰出什么样的火花?4月27日,“世界文化遗产主题系列特展”首展“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启幕。

特展荟萃了布达拉宫珍藏的佛像、唐卡、经卷、法器、服饰、生活用具、木构件、面具等诸类展品110套186件,有超三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出展。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像、铁质鎏金兽首金刚橛、各式唐卡和壁画……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化信使”,带领观众领略布达拉宫的风华,完成一场与“高原明珠”的隔空对话。

4月27日,观众在拍摄展出的文物。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今年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此次举办的‘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是展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践。”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主任多吉平措说。

4月27日,“布达拉宫”特展将布达拉宫的壁画进行数字化展示。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布达拉宫以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价值,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艺术瑰宝,其建设、保护与发展的千年历程,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当人们走进展厅时,会发现映入眼帘的展览色系,以白色、红色为主色调,还点缀有蓝色、黄色,在细微处也与布达拉宫的美学智慧所呼应。”展览的执行策展人罗红介绍此次布展设计时融入了诸多小巧思。

4月27日,观众在拍摄铜鎏金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像。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依托数字技术,展览方式正变得多元创新。本次展览引入布达拉宫建筑光影秀和壁画数字化展示等场景,构建起多维度的文化感知场域。让建筑肌理在光影艺术中焕发新生,使千年壁画经数字化演绎重焕华彩,共同织就一场融汇历史纵深与科技美学的沉浸式视听盛宴。

据主办方介绍,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31日。展览期间,三星堆博物馆与布达拉宫管理处将联合推出学术讲座、教育研学、精品讲解等系列活动。

标签:

生活指南
  • 中国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多场景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在华展业

    中国央行17日发布消息称,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央行等六部门

  • 广州从化加快发展布局“空天经济”

    据从化区委宣传部4月5日消息,近日,力箭二号二级动力系统试验火箭

  •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4星

    3月26日23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上海在建8600车位双燃料动力大型汽车运输船系列首制船正式命名

    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

  • 董浩用两天找到30年前小朋友,算法寻人更高效

    3月4日下午两点半,正在单位收拾办公桌的记者小黄抬头一看,大吃一

  • 浙江发布20条举措支持民营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2日,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

  • 上海浦东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正在上海快速发展。11日,上海蚂

  • 长三角地区元宵节后首趟务工团体包车从阜阳启程

    阜阳北站下辖的阜阳西站负责集中务工团体票办理业务。返岗务工人员

  • 王健林,再卖万达广场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左宇坤)王健林的资产出售计划还在继续。

  • (新春见闻)九寨沟新春入境游走热

    中新社成都2月2日电 题:九寨沟新春入境游走热作者 单鹏 安源九

  • 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云展览 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永久展示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华民族传统甲辰龙年岁尾、

  • 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3.11亿张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25日,铁路春运迎来节前客

  • 春节进入倒计时!多部门联合发布2025春节假期安全提示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4日,应急管理部、国家防

  • 文旅新探|千米长宴年味浓

     近日,记者亲身体验了重庆江津中山镇千米长宴,撞上了一场热

  • 桃江县: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农田用水无忧

    连日来,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各除险加固水库项目施工方正在抢抓工期,

  • 开源鸿蒙5.0正式发布 底座及配套能力快速稳定成熟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刘育英)记者20日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

  • 民生
    • 电脑没有网如何传文件?电脑没有网络是什么原因?

    • 一起跑 向美好 来中行手机银行共赴北京半程马拉松的春日之约

    • 中国草莓栽培面积近300万亩产量居全球第一

    • 天津大学“低空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摘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