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女性“如厕难”如何破局?
时间:2025-03-22 14:58:50来源:法治日报
一场电影结束,数十名观众鱼贯而出,不少人直奔同一目的地——卫生间。很快,女厕门口就排起了长龙,每过一两分钟,队伍才缓缓向前移动一下。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商场电影院公共厕所外看到的一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旁边的男厕“随来随进”。

“为什么女厕总是要排队?”队伍中,一名女生无奈地向同伴抱怨着。

这不是个别女性的困扰。记者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在商场、景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女厕门口排起长队,而男厕却较为“清闲”的场景屡见不鲜。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一项提案引发广泛关注,他建议从设计端改革,强制规定女厕与男厕比例,旨在解决公共场所女厕排队现象严重的问题,这一提案迅速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

有网友认为这是对女性权益的重视,能切实解决她们在公共场所如厕难的问题,也有部分人提出疑问,认为不同场所人员流动情况不同,“一刀切”地强制规定比例可能不太现实。

女性如厕困难

采访过程中,不少女性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如厕困境”:浙江温州李女士一年前的冬天去黑龙江哈尔滨游玩时,在看完演出后排队上厕所等待了超过一个小时,同行的男伴却很快就上完了厕所;广东深圳网友“啵啵”过年期间去当地一商场购物,想上厕所从一楼跑到四楼,每一层女厕外都排着长队,最后只能在四楼女厕外苦苦等待;北京市民戴女士因工作原因经常坐飞机,她告诉记者,有不少乘客都会在值机前去机场的卫生间上厕所,但有时女厕的队伍都排到外面还带拐弯,而男厕很少见排队。

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每到旅游旺季,各大景区里女厕所外的长队就成了“独特景观”。女游客们怀揣着对美景的期待而来,却常常被上厕所的难题弄得心情烦躁。有女性游客反映,在一些热门景区,排队上厕所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游玩时间的三分之一。

此外,在大型活动现场,比如演唱会、展会期间,女性为了能顺利上个厕所,得提前规划好时间,见缝插针地去排队,游玩的兴致都被这漫长的等待消磨得所剩无几。

调查中,还有受访者反映,有时候公厕恶劣的卫生状况也会增加等待时间:马桶、坐便圈上全是污迹,坑位没有冲干净,有的女性可能因此选择放弃如厕或者重新排队,等待使用其他的隔间。

有数据显示,由于生理结构差异,女性如厕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1.5倍至2倍;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如厕频率和时间也会相应增加。然而,当前很多公共场所的男女厕所设计比例却是相等的,这导致在厕所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女厕坑位相较于男厕会减少20%到30%,进一步加剧了女性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多重原因造成

为何女性在公共场所上厕所如此困难?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一些地方也陆续出台地方标准,如上海2017年9月发布的《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5,或宜设通用厕间(即无性别厕间)。

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现实中男女厕所比例问题通常为1:1设计。并且,因为女厕多为隔间式设计,大小便不同需求的人不能分开进行选择、坑位被清洁工具挤占不能上、有人占用隔间长时间化妆等情况的存在,也加剧了其他女性在公共厕所的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在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赵树坤看来,造成女性如厕困境的原因具有多重性。从认识层次来说,男女生理差异导致女性实际使用厕所的频率和时长会更高,传统公厕设计长期以来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异导致平均配置;从成本考量来看,许多老旧公厕受建筑结构限制难以改造,尽管住建部在2016年对公厕设置标准进行了修订,但地方落实时往往因成本、空间或规划惯性打折扣。

“从更深层次而言,这种情况还与平等权实质保障有关。”赵树坤说,男女公厕数量平均设置是实现了形式平等,但在实践层面导致的是女性在利用上处于现实的不利境况,这是典型的实质不平等,是一种结构性权利失衡的表现。公厕资源分配从本质上涉及平等权、社会权等权利保障问题。部分管理者、设计者、实施者未充分认识到性别平等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性。

在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部主任方洁看来,就男女厕比例和母婴室的落实问题,当前各主管部门、经营单位以及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的责任尚未明确,具体措施在一些地方也难以推行,厘清管理责任人是落实法律规定的第一步。

“各地不同场所、不同类别厕所的男女比例均需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地情况均待调研和考察。此外,经费不充足也是落实相关标准的一大掣肘,日常维护、清洁、投入人员管理等均需要资金投入,对于地方财政是不小的压力。地方政府亟须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助力法规落地。”方洁说。

赵树坤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目前住建部制定的标准属于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条文。导致这一标准的约束力较为薄弱。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优化,将住建部标准上升为地方性强制性要求,还出台了设置“可变式厕位”,让部分男厕位可以临时供女性使用的地方性创新立法。

多管齐下解决

女性“如厕困境”,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破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爽表示,“女厕排队问题”是文旅行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痛点问题。解决“女厕排长队问题”需真正关注女性需求,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公共设施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结果。女性使用卫生间除了生理需求外,还有补妆、更衣等实际需求,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除了增加女性卫生间坑位之外,还可以增加功能分区。

有城市在缓解女性公共厕所排队问题上作出了尝试:广东深圳在部分公园男女厕位实现1:2的基础上,又在男女厕所之间增设了两道带锁的推拉潮汐门,当锁住男厕一侧的潮汐门时,厕间就会调整为女士专用;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设置独立隔间式无性别厕所,每个隔间配备完整设施,缓解女厕压力,使女性平均等待时间从18分钟缩短至7分钟。

“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中,既要考虑到女厕所数量不足问题,又要从女性需求多样的角度考虑公共厕所的高效利用。”方洁建议,一方面,男女厕的比例应当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比例为基础,结合建筑内实际使用人员的男女比例,因地制宜地确定合适的男女厕比例,同时确保标准能够实际落地。另一方面,仅增加女厕数量并不一定高效地解决问题,应当分析目标建筑内女性使用厕所这一私密空间的多种原因,将洗手间进行合理设计分区,设置母婴室、换装室、母子厕位等,以功能分区进行使用者分流,减小女厕所的使用压力。

在赵树坤看来,改善路径需兼顾制度刚性、技术创新和社会共治,对此她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应推动标准强制化,将公厕性别比例纳入“强制性国家标准”,可以考虑在城乡规划法中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性别评估条款,要求新建项目提交性别影响评价报告;在加强女厕总量供给的基础上,推广灵活性厕所设计,如设置“潮汐厕位”动态调节性别使用,或通过“通用厕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还可以引入智慧化管理,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实时监测人流,优化资源配置;需提升社会认知,将厕所公平作为评价性别平等的重要指标,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唯有法律、规划与技术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如厕平等’这一基本权益。”赵树坤说。

标签:

生活指南
  • 上海在建8600车位双燃料动力大型汽车运输船系列首制船正式命名

    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中国

  • 董浩用两天找到30年前小朋友,算法寻人更高效

    3月4日下午两点半,正在单位收拾办公桌的记者小黄抬头一看,大吃一

  • 浙江发布20条举措支持民营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12日,记者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浙江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

  • 上海浦东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

    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产业正在上海快速发展。11日,上海蚂

  • 长三角地区元宵节后首趟务工团体包车从阜阳启程

    阜阳北站下辖的阜阳西站负责集中务工团体票办理业务。返岗务工人员

  • 王健林,再卖万达广场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记者 左宇坤)王健林的资产出售计划还在继续。

  • (新春见闻)九寨沟新春入境游走热

    中新社成都2月2日电 题:九寨沟新春入境游走热作者 单鹏 安源九

  • 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云展览 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永久展示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中华民族传统甲辰龙年岁尾、

  • 铁路12306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3.11亿张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月25日,铁路春运迎来节前客

  • 春节进入倒计时!多部门联合发布2025春节假期安全提示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4日,应急管理部、国家防

  • 文旅新探|千米长宴年味浓

     近日,记者亲身体验了重庆江津中山镇千米长宴,撞上了一场热

  • 桃江县: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农田用水无忧

    连日来,湖南益阳市桃江县各除险加固水库项目施工方正在抢抓工期,

  • 开源鸿蒙5.0正式发布 底座及配套能力快速稳定成熟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刘育英)记者20日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

  • 2025年上半年山西高等教育自考实践性环节12月1日起报名

    11月30日省招考中心发布消息,2025年上半年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

  • 黑龙江发布冰雪旅游行业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提示

    为维护冬季冰雪旅游和亚冬会期间旅游市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升冬

  • 增量政策提振楼市 “刚需族”受多重利好呵护

    -金融稳增长一线观察增量政策提振楼市 刚需族受多重利好呵护今年以

  • 民生
    • 中国草莓栽培面积近300万亩产量居全球第一

    • 天津大学“低空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与应用”摘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

    • 海南飞行汽车应用示范岛项目启动

    • 福州网红打卡点——烟台山历史风貌区引游人